Luckily, in this movie, “Martian Child”, Dennis found his David.

David從小也是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孩子,也曾經,他在自己的腦袋裡建構出一個他想要的世界,無論是來自於哪一個星球,他知道自己與眾不同。長大成人,曾經他構想的奇幻怪誕如今訴諸於文字,他輕鬆的面對自己過去的人生,但對於另一個小孩的人生,他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感到懷疑。

經由Sophie,David認識了收容所裡的箱子男孩Dennis。Dennis的每一個行為都異於一般的孩子,但不管是任何事他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堅持。因為打從心底地認為自己來自於火星,他無法接受陽光,只能吃lucky charms、擁有火星願望及味覺辨色的能力、瘋狂地拍照學習地球人的生活方式…種種的奇異行為及認知都讓領養他的David束手無策,只能選擇蹲下身子用Dennis的高度面對一切。小小火星小孩也努力地讓自己融入地球生活,跟著David走入真實的人群,一起探索及進步:Dennis跟著David看棒球比賽,學習如何揮棒如何大喊沒意義的文字達到虛張聲勢的目的;David跟著Dennis扭腰跳火星舞,自然不造作的演技充分表達出探索陌生世界的拙狀在在讓我泛起發自內心的微笑。

火星小孩不僅走出了箱子也走出了封閉的心,學會地球人的規則也學會如何愛人,雖然他沒有符合這社會要求的任何特質,雖然他的格格不入一度讓他放棄,一度讓他想逃回「火星」,但最後David讓他相信自己擁有了被愛的獨一無二,也讓他自己明白雖然不能成為普通的地球人,但自己絕對擁有成為地球人的能力---To Love。

Martian Child裡淡淡的美式幽默沖掉了許多灑狗血的矯情,情節環環緊扣,最後英國腔女大老闆給的那句”Why you can't just be what we want you to be?”不僅重擊David,也讓我血液凝固了三秒鐘。

我們都一樣,一直以來用的是誰的模子在塑造自己的人生?而現在,面對下一代面對教室裡的學生我們又是用什麼樣的尺在審視他們?每個他們都是獨一無二也都該被認同是獨一無二的,發自內心的看見他們的優點後,我們都需要是發自內心的愛他們並陪著他們大笑伴著他們學習的。

「有時候我們忘了孩子只是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就像外星人,擁有無窮的力量和無盡的潛力。帶著考察的任務,他們正試著學習如何成為真正的人類。」

每個不小心被沖上岸的海星如果沒有被送回到海裡 最終的命運就是成為沙灘上黯淡的星形瓦礫 如果Dennis沒有遇到David 他會一輩子在箱子裡用小小的窗拍攝一張一張的空白照片

給自己的期許: No child should left behind, and I want to be another David one day.




※後記:這部片讓我想起了A.I.人工智慧,但A.I.傳達的宗旨太過於明顯且情緒表露過於直接,即使機器小男孩主動追求的精神很可貴很難得,但跳動脫節的情節很難讓我認同也很難抓到核心價值,一度以為片子應該就是這樣結束了吧,正在感嘆劇情的無力時居然又出現了外星人,還成了完成小男孩願望的大功臣,這種天外飛仙的安排不知不覺讓小男孩之前所做的努力變得可笑,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